当前位置: > 堂祠书院
瑶岛祠
【发布日期:2020-07-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瑶岛祠今昔

程德鲁

明嘉靖年间(1522-1566),莆田城内赤柱巷人林龙江创立三一教,在莆城东岩山上建第一座三教祠,称祖祠。林龙江死后,他的嫡传弟子,涵江人卢文辉(性如)继续弘扬三教教义。涵江桂岭(今后度)方氏有人信奉三一教,把家族部分废毁堂庙捐献给三一教。卢文辉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冬,在后度瑶岛的荔根山废堂庙上创建瑶岛祠(又称瑶岛书院)崇祀教主林龙江。

瑶岛祠于崇祯七年(1644)由三一教弟子陈衷瑜(聚华)扩建。清顺治十六年(1659)三一教弟子董史(直庵)增建五子祠。被教徒们称为大宗。1995年4月,北京5位国家级文物专家来莆,当他们考察瑶岛祠时提出疑问:瑶岛祠建于明代中期,为何有些构件却有元末明初风格?应该是瑶岛祠前身堂庙的遗物。瑶岛祠有一对方柱,阴刻楹联:出震原东山一脉;体乾展瑶岛三门。后度方氏明初迁入莆田的先祖名方体乾,也可能说明瑶岛祠原来的地块乃方家所献。

瑶岛祠占地十余亩,祠前有堵长几十米的照墙。祠外树林郁茂,碧野田畴,一泓水池,波平如镜,池旁绿茵草地,石径通幽,水池旁一座曲型天桥,石阶30余级,以铁链为栏杆。拾级而上,极目远眺,可望三江口远帆,望江片阡陌,囊山层林,雁阵塔影;天桥之下,山坡上青松翠柏,瑶岛祠左边墙外是泓水池,雅称偃月池,池上有座石桥,雅称卧龙桥。祠内廊庑,繁花似锦,香气袭人。

祠主体建筑四进、中轴线依次为头门殿、天井、二殿、天井、主殿(又称先生厅),后院、五子祠。自头门殿直至主殿两边是两条长长的廊庑。整体建筑坐西朝东,各殿均为抬梁悬山造,面阔五间。瑶岛祠各殿金柱、立柱都很高大,特别是主殿石柱,顶端卷杀,仰盆式柱础,十分古朴。

主殿中间有一座神台,上置林龙江像。大门前一对抱鼓石,青石雕刻,鹤鹿图案,形制大,雕工精。主殿后是高出一米五子祠五子祠前有一个长方形砖埕,一块大石板,下垫两石如床,雅称醉仙床;石埕上有棵老荔树,树分三枝,人称三心合一,寓三教合一五子祠奉祀孔子、释迦牟尼、老子、孟子和庄子。两厢是通微宫无三宫,分别奉祀林龙江两位亦师亦友张三丰和卓晚春。

1924年瑶岛祠后进五子祠辟为涵江公立中学(莆田六中前身),随着学校规模不断发展,头门殿作了体育室,二殿与先生厅成了膳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校师生集会也在这里以班为单位席地而坐,而五子祠辟为学生宿舍。祠外的附助设施经长年改造全成为操场。瑶岛祠夹在莆田六中校舍之内,不再是宗教活动的场所。

由于长年失修,瑶岛祠成为危房。1994年经有关部门协商,莆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下文件,决定异地迁建瑶岛祠。2000年,新瑶岛祠在瑶岛祠原址数百米之处动工重建,其朝向、布局、建筑风格完全按旧制进行。莆六中全数移交原构件。主殿很快完工,继之二殿,头门殿与两廊庑也先后竣工。2006年又再建五子祠,于年底全部落成并雕塑神像,油漆彩绘一新。由于瑶岛祠使用大量原构件、梁、枋、椽、斗拱等,皆依明代营造法的规格,样式一一施工,符合古建筑迁建的做法,2006年瑶岛祠先后被涵江区人民政府和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新建瑶岛祠总面积2500平方米,华丽典雅,端庄古朴。头门殿悬山顶,顶脊三段脊,前脊五段脊,飞檐翘角,气魄雄伟,大门前是明代福禄大抱鼓石,梢间一对青石雕刻的玉窗,溶影雕、浮雕、透雕手法,工艺精湛。头门殿梢间相向建有天神地祗神像。主次间前有前廊,整座头门殿错落有致。二殿是敞口厅,前后天井,明亮通透,四排或圆或方的大立柱屹立殿中,殿中间立一座神龛,双檐歇山顶,彩绘装饰精美,神龛中一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盘坐其间。主殿先生厅金柱挺拔,斗拱叠架,神台原构件保持完整,石色斑驳,图案依然,神龛里林龙江塑像高大传神,贴金髹漆,配有天聋地哑俩童子。拱门两边左为张三丰,右为卓晚春,左边贴壁是卢性如、董直庵塑像,右边贴壁是陈聚华塑像和八百高贤神主牌,另左右边还有护法龙天和伽蓝菩萨神像。整座主殿金碧辉煌,神彩夺目。主殿后一部分,四向奉祀玄天上帝,配护将二。一棵原大殿彩绘大梁上写有:明万历戊申年性如卢夫子鼎建字样,因已毁烂,只好更换新梁、旧梁被高架在殿后以作为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