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术论坛
新形势下福建莆田对民间信仰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2-05-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新形势下福建莆田对民间信仰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林炜莉 彭开宗

 

民间信仰是以多神崇拜为特征,以禳灾祈福为目的,自发性的非制度化的信仰现象,通常与各种民俗活动紧密相连。民间信仰对闽台社会的影响巨大而且深远。福建莆田民间信仰门类繁多、历史悠久,与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华侨社会渊源深远,又与佛教、道教及民俗活动交融,形成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做好民间信仰管理工作,在团结信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莆田市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共有4771处,是宗教活动场所1513座的3倍多。其中三一教场所数量1824处,主供神为妈祖的民间信仰场所338处。据不完全统计,莆田民间信仰信众为慈善事业每年贡献3000万人民币左右。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各级党委、政府立足早部署早落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间信仰社会治理新模式,注重落地见效,取得一系列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思想引领,组织健全,夯实民间信仰治理

    针对民间信仰场所体量巨大、民间信仰类别庞杂的现状,以 “三个强化”为抓手,构建科学管理网络,促进民间信仰有序发展。

    一是强化认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福建省委和省民族宗教厅关于民间信仰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规范管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民间信仰积极作用,聚焦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奋力答好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的莆田答卷。

    二是强化培训。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为加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市民宗局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学识、能力和水平。2021年市民宗局指导三一教东山祖祠撰写《莆田市三一教堂祠概览》,系统性定位,如实展示堂祠历史,为莆田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强化建设。民间信仰具有传承性、群众性、民俗性、自发性、分散性、地域性、复杂性等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区域性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尊重历史、正视客观现实和群众信仰需要,通过积极探索民间信仰规律,深化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规范管理,发挥其积极作用,遏制其消极作用,力求达到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内部事务管理有章、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对外交往依法依规、回报社会积极有效的目标。建立市、县(区)、乡(镇、社区)、村(居)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间信仰管理网络,成立莆田市民间信仰服务管理中心,形成各级政府主动为民间信仰场所提供服务管理,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积极向政府备案的良性互动格局。

    二、注重特点,稳妥推进,创新民间信仰管理

按照“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思路,加快推进省、市、县区民间活动场所三级联系点和备案登记管理,实行分级报备,属地管理的模式。参照《宗教事务条例》有关规定,切实提升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日常监管水平,在日常管理中坚持“两注重一创新”。

一要注重民主管理,规范内部事务。民间信仰场所要成立不少于3人的场所管理组织,场所管理组织人员经村(居)组织参与民主协商推选产生,经所在地乡镇(街道)同意后报县(市、区)民族宗教局备案。民间信仰场所管理组织要明确主要负责人,履行主体责任,制定人员的具体分工职责,做到信息公开,并接受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监督管理。内部管理要坚持“两个民主”,即民主产生管理组织、民主管理内部事务。完善并落实人员、财务、治安、消防等管理制度。同步开展反邪教宣传、平安建设、文明敬香等活动。对各县(区)规模较大、人数众多、活动频繁、历史悠久、与海(境)内外联系密切、场所内部管理组织健全、制度比较完善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要积极探索,进行试点管理。对规模较小、影响范围有限的小微场所,按照民俗对待,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要下大力气推动解决基层一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存在的被老人会等组织控制、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

二要注重环境整治,提升场所优美水平。民间信仰场所要建立卫生清扫制度,物品堆放整齐,保持场所清洁。要将统筹疫情防控和有序开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民间信仰场所每年要组织不少于一次卫生防疫知识学习,进行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场所卫生消毒。健全疫情防控值班制度,确保进入场所内人员扫码、测温、戴口罩。制定民间信仰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到责任到人心中有数。民间信仰场所在活动期间聚餐,采购的食品应无毒、无害、无腐变,未经消毒的餐饮用具不得使用,并自觉接受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卫生保洁建立长效机制,设立日常保洁队伍,保障保洁经费到位。推进垃圾分类,定点存放,及时清运。

    三要创新工作思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外部环境建设要达到“配套合理、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维护到位”的总目标,根据场所环境特点,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做好周边绿化树木的养护工作。场所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道路两旁及空地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场所周围配备健康文体器材或休闲场所,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另一方面,挖掘民间信仰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助力乡村振兴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习俗,是农村传统文化的灵魂。充分发挥民间信仰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支撑

三、积极引导,发挥优势,打造两岸交流平台

民间信仰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遗产,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打造两岸交流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独特意义。

(一)积极引导,依法依规开展各类民间信仰活动。民间信仰场所管理组织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正常的民间信仰活动,不得从事非法活动及损害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防范和杜绝邪教、封建迷信活动,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抵御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常规民间信仰活动要在场所内举办,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举办大型民间信仰活动,要按照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和《福建省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办法》,需报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办理相关手续;涉侨、涉外、涉台港澳民间信仰活动按照有关规定报批。

(二)发挥优势,加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文化建设。引导、支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深入挖掘民间信仰的当代文化价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结合各种民间民俗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民间信仰崇德、慈悲、宽容等道德教化作用,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伦理力量,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公序良俗,融洽乡里关系,化解基层矛盾。鼓励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回报社会。

(三)凝聚力量,打造对台港澳及对海外交流平台。支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序开展对台和对外交往,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三一教和妈祖的发源地在莆田,大量台胞和海外侨胞是虔诚的信仰者。妈祖作为保护海上平安的女神,历经宋、元、明、清36次褒封,截至目前传播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妈祖宫庙1万多座,敬仰者达3亿多人。据不完全统计,新冠疫情爆发前,前往莆田妈祖祖庙祖祠进香拜谒的台胞每年约20万人次。2009“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一步发挥了妈祖文化在促进两岸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的独特优势。

 

作者单位分别为: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民间信仰方向博士研究生、莆田学院副教授;福建省莆田市民宗局民间信仰科科长。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重大研究专项项目 (编号:19VJX151)